座椅

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调整

驾驶员座椅调整

提醒

车辆行驶时,切勿进行驾驶员座椅的调整。如此时调整,车辆可能会处于失控状态而导致事故。

前后滑动调整

向上拉起横杆(1),并将座椅滑动至所需位置。松开横杆(1)并确认座椅已锁定到位。

靠背倾斜调整

提醒

驾驶员座椅的倾斜角不宜过大,当座椅靠背与垂直方向约成25°时,安全带才能提供最大保护。

将身体微向前倾,向上拉起调节器(2),座椅靠背会自动弹回,然后将身体向后靠向椅背,调整至所需要的角度。松开调节器(2)并确认椅背已锁定到位。

座垫高度调整

可以单独调整座垫前部和后部的高度。提起操纵杆(3)即可单独调整座垫后部的高度,提起操纵杆(4)即可单独调整座垫前部的高度。

可以调整座垫的高度。提起操纵杆(5)即可抬高座垫的高度,按下操纵杆(5)即可降低座垫的高度。大幅度调整时,需要连续提起或按下操纵杆(5)。

可以通过旋转旋钮(6)单独调整座垫前部的高度。

提醒

升高座垫高度时,请不要将身体的重量全压在座椅座垫上;降低座垫高度时,靠身体的重量压下座椅座垫使座垫高度下降。

扶手高度调整(如可调整)

扶手可以从最低位置向上调节,共有三个档位,调至所需位置即可。

当需将扶手从高位调低时,需先将扶手调至最高位置,再向下调扶手至最低位置,然后再向上调节扶手至所需位置。

座椅旋转调整(如可调整)

向上拉起旋转把手,座椅旋转一个小角度,松开旋转把手,座椅仍可旋转,当座椅旋转至一个档位后,座椅即被锁定。该座椅共有4个档位,每45°一个档位,可从初始位置顺时针旋转180°。

提醒

为防止座椅旋转过程中产生干涉,调节靠背倾斜角度至最前端,调节座椅前后滑动使滑动至最后端,同时将座椅扶手旋至最下端。

副驾驶员座椅调整
靠背倾斜调整(如可调整)

副驾驶员单人/双人座椅靠背倾斜调整方式与驾驶员座椅一致。

扶手高度调整(如可调整)

副驾驶员单人座椅扶手高度调整方式与驾驶员座椅一致。

座椅旋转调整(如可调整)

向上拉起旋转把手,座椅旋转一个小角度,松开旋转把手,座椅仍可旋转,当座椅旋转至一个档位后,座椅即被锁定。该座椅共有4个档位,每45°一个档位,可从初始位置逆时针旋转180°。

提醒

为防止座椅旋转过程中产生干涉,调节靠背倾斜角度至最前端,同时将座椅扶手旋至最下端。

设定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单人座椅
  • 类型一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后向调整角度
驾驶员座椅 190毫米 2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8度 15度 55度
副驾驶员单人座椅 - - - - 18度 15度 55度

提醒
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

  • 类型二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后向调整角度
驾驶员座椅 190毫米 10毫米 37毫米 28毫米 18度 25度 55度
副驾驶员单人座椅 - - - - 18度 25度 55度

提醒
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

副驾驶员双人座椅
  • 类型一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后向调整角度
副驾驶员双人座椅 - - - - 18度 15度 55度

提醒
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

  • 类型二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后向调整角度
副驾驶员双人座椅 - - - - 13度 - -

提醒
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

  • 类型三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后向调整角度
副驾驶员双人座椅 - - - - 18度 - -

提醒
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

后排乘员座椅调整

后排乘员普通座椅(类型一)
过道侧座椅椅背调节

将身体靠向靠背,并向上拉起调节手柄(1),直至达到所需要的靠背角度,即可完成外侧靠背角度调整。

内侧座椅椅背调节

将身体靠向靠背,并拉起拉手织带(2),直至达到所需要的靠背角度,即可完成内侧靠背角度调整。

扶手调节(如可调整)

扶手向上即可收起,扶手再使用的时候,需将扶手放平至(3)位置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扶手开启角度
后排乘员普通座椅(类型一) - - - - 16.7度 20度 92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普通座椅(类型二)
过道侧座椅椅背调节

将身体靠向靠背,并拉起拉手织带(1),直至达到所需要的靠背角度,即可完成外侧靠背角度调整。

内侧座椅椅背调节

将身体靠向靠背,并拉起拉手织带(2),直至达到所需要的靠背角度,即可完成内侧靠背角度调整。

扶手调节(如可调整)

扶手向上即可收起,扶手再使用的时候,需将扶手放平至(3)位置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 前向调整角度 扶手开启角度
后排乘员普通座椅(类型二) - - - - 18度 22度 111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单、双人折叠座椅

折叠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并保持住,同时向前推动椅背,使椅背折叠。回位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并保持住,同时向后推动椅背,使椅背回复到直立位置。

提醒

椅背在折叠和复原过程中,请不要把安全带锁舌插入安全带锁扣中,否则椅背将无法折叠和回位。在椅背折叠过程中,如果出现头枕与前排椅背干涉情况,建议先将头枕拆下后再进行折叠操作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
后排乘员单人折叠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8°放平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
后排乘员单人折叠座椅 - - - - 20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双人折叠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3.9°放平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
后排乘员双人折叠座椅 - - - - 18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单、双人折叠侧翻座椅

拆下头枕,如有插槽(A),将头枕放在座椅靠背预留的插槽A内;如没有插槽(A),将头枕插入到座椅座垫与靠背之间。

向前推动拉手(1),解除椅背锁止,向前推动椅背,使椅背折叠。

在椅背折叠的基础上,向下按座椅锁板上的地锁拉手(2),使其旋转收到座椅座垫上,同时将座椅向侧围方向翻起;座椅侧翻后,取出放置在座垫背面塑料件开孔中的安全绳,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固定在车身侧围的挂钩上以防止座椅侧翻。

座椅回位

从车身侧围的挂钩上取下安全绳,收起安全绳,并把安全绳挂钩固定在座垫背面塑料件开孔中。将已经翻起的座椅锁板拉开,同时将座椅从侧翻位置调整至直立位置,使座椅锁板上的地锁回到原位置,并确保锁止;向下推动拉手(1),解除椅背锁止,向后推动椅背,使椅背回复到直立位置。从插槽A内取出头枕,安装至乘坐位置。

注意

将座椅恢复原位后,请将座椅整体轻轻上下晃动,以确定座椅锁紧到位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
后排乘员单、双人折叠侧翻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96°放平,侧翻翻折90°收起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
后排乘员单、双人折叠侧翻座椅 - - - - 10.5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座椅

折叠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并保持住,同时向前推动椅背,使椅背折叠。回位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并保持住,同时向后推动椅背,使椅背回复到直立位置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4°放平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座椅 - - - - 18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前翻座椅

折叠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,并保持住,同时向前推动椅背,使椅背折叠。回位时,把解锁拉带(1)向后拉,并保持住,同时向后推动椅背,使椅背回复到直立位置。

前翻时,在椅背折叠的基础上,提起拉手(2)并保持住,同时向前推动座椅,使座椅向前翻。回位时,提起拉手(2)并保持住,同时向后推动座椅,使座椅回复到直立位置。

设定的座椅前后位置和靠背角状态
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前翻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4°放平,座椅向前83°翻转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前移距离 后移距离 上移距离 下移距离 靠背角
后排乘员三人折叠前翻座椅 - - - - 18度

提醒
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

座椅布置示意图

提醒

适用于10座和10座以上的车型。

头枕

警告

为减少颈部或头部受伤的危险,应当将头枕调整至支撑头后部而非颈部。车辆行驶时,切勿调整头枕。

按下箭头所示按钮,可将头枕向下推或向上拉,以调整头枕至所需位置。

当拉到一定的位置时,可拔出头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