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门和锁
驾驶员座椅调节
警告 |
车辆行驶时,切勿进行驾驶员座椅的调节。如此时调节,车辆可能会处于失控状态而导致事故。 |

向上拉起手柄(1),并将座椅滑移至所需位置。松开手柄(1)并确认座椅已锁定到位。
警告 |
驾驶员座椅的倾斜角不宜过大,当座椅靠背与垂直方向约成25°时,安全带才能提供最大保护。 |
将身体微向前倾,向上拉起调节手柄(2),座椅靠背会自动弹回,然后将身体向后靠向椅背,调整至所需的角度。松开调节手柄(2)并确认椅背已锁定到位。
向上拉起调节手柄(3)即可抬高座椅的高度,按下手柄(3)即可降低座椅的高度。大幅度调节时,需要连续拉起或按下手柄(3)。
.png)
注意 |
无论车辆是否上电,都可以自由调节座椅。但电动调节都会消耗车辆蓄电池的电量,可能会用尽蓄电池的电量。 |
当将按键(1)向前拨动时(箭头A),座椅会向前移动,当座椅滑移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椅即停止滑动。
当将按键(1)向后拨动时(箭头B),座椅会向后移动,当座椅滑移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椅即停止滑动。
警告 |
座椅的倾斜角不宜过大,当座椅靠背与垂直方向约成25°时,安全带才能提供最大保护。 |
当将按键(2)向前扭动时(箭头C),靠背会向前旋转,当座靠背旋转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2)靠背即停止旋转。
当将按键(2)向后扭动时(箭头D),靠背会向后旋转,当座靠背旋转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2)靠背即停止旋转。
当将按键(1)后端向上拨动时(箭头E),座垫会向上移动,当座垫升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后端向下拨动时(箭头F),座垫会向下移动,当座垫降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前端向上拨动时(箭头G),座垫前端会向上升高,同时靠背上端随之向后转动,当座垫倾斜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前端向下拨动时(箭头H),座垫前端会向下降低,同时靠背上端随之向前转动,当座垫倾斜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前端时(箭头J),腰托向前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后端时(箭头K),腰托向后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上端时(箭头M),腰托向上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下端时(箭头N),腰托向下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提醒 |
适用于配置扶手调节功能的车型。 |
扶手可从最低位置向上调节,共有3档,请调整至所需位置。
当需将扶手从高位调低时,需先将扶手调至最高位置,再向下调扶手至最低位置,然后再向上调节扶手至所需位置。
.png)
注意 |
无论车辆是否上电,座椅都可以前后滑动、靠背倾斜调节、座垫倾角调节、座垫高度调节、座椅腰托调节及记忆位置功能,但电动调节都会消耗车辆蓄电池的电量,可能会用尽蓄电池的电量。按摩功能需要在车辆上电后才能使用。 |
提醒 |
您可以进入中控屏上的座椅界面对所对应的座椅进行功能调节。 |
当将按键(1)向前拨动时(箭头A),座椅会向前移动,当座椅滑移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椅即停止滑动。
当将按键(1)向后拨动时(箭头B),座椅会向后移动,当座椅滑移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椅即停止滑动。
警告 |
驾驶员座椅的倾斜角不宜过大,当座椅靠背与垂直方向约成25°时,安全带才能提供最大保护。 |
当将按键(2)向前扭动时(箭头C),靠背会向前转动,当靠背旋转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2)靠背即停止转动。
当将按键(2)向后扭动时(箭头D),靠背会向后转动,当靠背旋转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2)靠背即停止转动。
当将按键(1)后端向上拨动时(箭头E),座垫会向上移动,当座垫升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后端向下拨动时(箭头F),座垫会向下移动,当座垫降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前端向上拨动时(箭头G),座垫前端会向上升高,同时靠背上端随之向后转动,当座垫倾斜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将按键(1)前端向下拨动时(箭头H),座垫前端会向下降低,同时靠背上端随之向前转动,当座垫倾斜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(1)座垫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前端时(箭头J),腰托向前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后端时(箭头K),腰托向后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上端时(箭头M),腰托向上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下端时(箭头N),腰托向下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座椅记忆位置功能有3档,进入中控屏上的座椅界面,先将座椅(靠背/前后滑动/前高调/后提升等功能)调整到需要的位置,选择主驾记忆触摸按键1/2/3,长按2秒左右,中控屏会提示保存成功提示(假如我们将位置调整到非记忆1的位置,要恢复到记忆1的位置,短按记忆按键1,座椅就会移动到记忆1的储存位置)。
-记忆位置功能.png)
保存完成后显示界面如下:
-记忆位置功能2.png)
长按已保存的座椅记忆1/2/3,界面变化如下,可以勾选删除选中的座椅记忆,或者更新记忆位置。
-记忆位置功能3.png)
座椅按摩功能有8种模式,每种模式都有高、中、低3档,进入中控屏上的座椅界面,选择主驾按摩触摸按键,依据提示进行调节。如果需要对电动调节的副驾驶员座椅(类型二)进行调整,选择副驾按摩触摸按键,依据提示进行调节。
提醒 |
座椅按摩功能需要在车辆启动时才可使用。 |
-按摩功能.png)
-按摩功能2.png)
座椅加热功能有3档,进入中控屏上的空调界面,选择驾驶员座椅加热触摸按键(1),通过触摸按键调节加热档位。加热按键按1次是1档,按2次是2档,按3次是3挡,按4次是停止,循环操作。
如果需要对电动调节的副驾驶员座椅进行调整,选择副驾驶员座椅加热触摸按键(2),通过触摸按键调节加热档位。加热按键按1次是1档,按2次是2档,按3次是3挡,按4次是停止,循环操作。
-加热功能.png)
座椅通风(吹风)功能有3档,进入中控屏上的空调界面,选择驾驶员座椅通风触摸按键(1),通过触摸按键调节加热档位。通风按键按1次是1档,按2次是2档,按3次是3挡,按4次是停止,循环操作。
如果需要对电动调节的副驾驶员座椅进行调整,选择副驾驶员座椅通风触摸按键(2),通过触摸按键调节加热档位。通风按键按1次是1档,按2次是2档,按3次是3挡,按4次是停止,循环操作。
-通风功能.png)
提醒 |
座垫加热功能与通风功能不能同时使用。 |

座椅和调整位置 | 前移距离 | 后移距离 | 上移距离 | 下移距离 | 靠背角 | 前向调整角度 | 后向调整角度 |
手动调整座椅 | 192毫米 | 48毫米 | 26毫米 | 10毫米 | 23度 | 32±2度 | 52±2度 |
电动调整座椅(类型一) | 192毫米 | 48毫米 | 26毫米 | 10毫米 | 23度 | 32±2度 | 52±2度 |
电动调整座椅(类型二) | 192毫米 | 48毫米 | 26毫米 | 10毫米 | 23度 | 32±2度 | 52±2度 |
提醒 |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 |
副驾驶员座椅调节
只能进行前后滑动和靠背调整,其调整方式与手动调节的驾驶员座椅一致。
只能进行前后滑动、靠背倾斜调节和腰托调节,其调节方式与电动调节的驾驶员座椅(类型一)一致。
只能进行前后滑动、靠背倾斜调节、腰托调节、按摩功能、加热功能和通风功能,其调节方式与电动调节的驾驶员座椅(类型二)一致。
第二排座椅调节

将身体微向前倾,向上拉起手柄(1),然后将身体向后靠向椅背,调整至所需要的角度。松开手柄(1)并确认椅背已锁定到位。
向上提起解锁拉杆(2),利用双脚前拉或者后推,调节座椅前后位置,松开解锁拉杆(2),并确认椅背已锁定到位。
当按住按键(3)前端时(箭头J),腰托向前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后端时(箭头K),腰托向后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上端时(箭头M),腰托向上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当按住按键(3)下端时(箭头N),腰托向下移动,当腰托移动至所需位置,松开按键,腰托即停止移动。
按下腰托按摩按键(4),腰托按摩功能开启。
左侧单人座椅带有可折叠式杯托,按下箭头所示位置,杯托即可弹出。不使用时,将杯托向里推即可。
扶手可从最低位置向上调节,共有六个档位,调至所需位置即可。
当需将扶手从高位调低时,需先将扶手调至最高位置,再向下调扶手至最低位置,然后再向上调节扶手至所需位置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| 前移距离 | 后移距离 | 上移距离 | 下移距离 | 靠背角 | 前向调整角度 | 后向调整角度 |
第二排座椅(类型一) | 130毫米 | 10毫米 | - | - | 25度 | 45度 | 45度 |
提醒 |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 |

将身体微向前倾,向上拉起手柄(1),然后将身体向后靠向椅背,调整至所需要的角度。松开手柄(1)并确认椅背已锁定到位。
调整前将头枕调至最低位置。向上拉起手柄(1),座椅可自动翻平。
抬起座椅靠背直至其锁止,可使座椅靠背恢复至使用位置。
注意 |
第二排座椅靠背折叠时,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干涉,请小心操作,以免发生磕碰。 |
向上提起解锁拉杆(2),利用双脚前拉或者后推,调节座椅前后位置,松开解锁拉杆(2),并确认座椅已锁定到位。
第二排座椅(类型二)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0°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| 前移距离 | 后移距离 | 上移距离 | 下移距离 | 靠背角 | 前向调整角度 | 后向调整角度 | |
第二排座椅(类型二) | 滑动行程 | 滑道锁止行程 | 10毫米 | - | - | 25度 | 14±2度 | 10±2度 |
290毫米 | 130毫米 |
提醒 |
座椅移动距离和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,前后调整角度以图片所示靠背旋转基准计算。 |
此功能将为第三排乘客的上、下车提供方便。
向上拉起解锁手柄(3),将靠背向前转动一定角度,并将座椅移至最前位置。此时,后排乘客可从右侧上、下车。

乘客进入/离开车辆后,复位靠背,并推动座椅向后移至锁止位置。

向上拉起解锁手柄(4),将靠背向前转动一定角度,座垫将自动翻起,然后将座椅移至最前位置。此时,后排乘客可从左侧上、下车。

乘客进入/离开车辆后,先复位靠背,靠背锁止后再下压座垫至锁止位,如需要,调节前后滑动拉杆移动座椅至合适位置。

第三排座椅调节
注意 |
在第二排座椅靠背向后倾斜的情况下,折叠第三排座椅可能会与第二排座椅发生干涉,这时请将第二排座椅向前移动或减小第二排座椅靠背倾斜角度。 |
将锁扣织带理顺并将锁扣放回座椅槽中,否则,靠背放平后,锁扣顶到靠背,易造成座椅面套损坏。

调整前将头枕调至最低位置。向前拉出靠背上部解锁拉带,靠背解锁,将靠背向前翻转至紧贴座垫。

向后上方拉起靠背背部解锁拉带,将靠背向后翻转至锁止位置。调整头枕至锁止位置。

第三排座椅靠背可以向前翻倒102.6±1°。

座椅和调整位置 | 前移距离 | 后移距离 | 上移距离 | 下移距离 | 靠背角 |
第三排座椅 | - | - | - | - | 25度 |
提醒 |
座椅靠背角以图片所示的基准0点计算。 |
座椅中间扶手调节
拉下来并往前推平即可使用。

注意 |
请勿坐在中间扶手上或在中间扶手上放置重物。 |
头枕
警告 |
为减少颈部或头部受伤的危险,应当将头枕调整至支撑头后部而非颈部。车辆行驶前,调整并确保前、后排头枕处于锁止位置(此锁止位置为安全使用位置)。车辆行驶时,切勿调整头枕。 |

将头枕向上拉,以调整头枕至所需位置。当升至最高处需要将头枕取下时,需按下箭头所示按钮。
头枕向下调节时,需按下箭头所示按钮,并将头枕向下推至所需位置。